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古韵新章展风华
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古韵新章展风华
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古韵新章展风华
文化活动丰富多彩。本版图片均由开封市城乡(chéngxiāng)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提供(tígōng)
在中原大地的历史脉络中,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(以下简称“示范区”)如一颗新生的明珠,散发着(zhe)独特光芒。近年来,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文化(wénhuà)思想为指导,持续推动(tuīdòng)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统筹整合“宋文化”“黄河文化”,深入(shēnrù)挖掘文化优势,整合旅游资源(zīyuán),探索了一条以特色文化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路(xīnlù)。
如今,示范区正以崭新的姿态,将历史(lìshǐ)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,打造出(dǎzàochū)独具魅力的文旅品牌,成为展示开封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(chuāngkǒu),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。
顶层设计(shèjì)谋篇布局 绘就文旅发展蓝图
示范区建立全域“1+N+X”文旅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体系和(hé)“3个1”的(de)工作推进机制,即编制1个示范区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,擘画示范区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蓝图(lántú);完善黑岗口调蓄水库、运粮河调蓄水库、黄河及森林公园、万达商圈等N个专项规划,力争将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让群众满意的精品;设计X个行动方案,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,推动项目落实落地。利用“3个1”的工作领导(lǐngdǎo)机制,确保每个项目都有1个专项领导小组抓领导组织,1个研究专班(zhuānbān)抓措施内容,1个以文旅牵头的相关部门抓落实推动,集中力量下好战略布局“先手棋”。建立区文旅市场品质(pǐnzhì)提升(tíshēng)联席会议领导机制,成立文旅市场品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,聚焦“吃(chī)、住(zhù)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六大方面,围绕塑造美食品牌(pǐnpái)、提升住宿品质、保障交通快捷、丰富旅游供给、优化旅游商品、开发(kāifā)多元体验成立六个工作专班,坚持问题导向,建立负面(fùmiàn)清单和正向目标,动态建立问题整改(zhěnggǎi)台账,逐项销号清零,促进示范区文旅市场的复苏和繁荣。
多彩(duōcǎi)文化缤纷绽放 激活文旅活力引擎
示范区(shìfànqū)坚持“以文促旅”的发展目标(mùbiāo),积极(jījí)扶持和组织全区各类文艺团体118家,从业人数3540人,每年组织开展“广场舞大赛”“盘鼓大赛”“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”系列群众文化活动(huódòng)、“艺开之星”校园歌手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百余场,受众累计均突破50万人次。以传统节日(chuántǒngjiérì)为契机,开展春节联欢会、元宵节民俗文化展、清明文化节等特色活动,进一步激发传统节日文化的生机活力(huólì)。开展“欢乐周末+非遗市集(shìjí)”系列活动86期,掀起(xiānqǐ)广大市民打卡热潮,吸引游览人数突破400万人次,让开封非遗不断(bùduàn)“破圈”出彩(chūcǎi),成为全国关注的传统文化IP,为周边商圈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。成立58个(gè)乡村文化合作社(hézuòshè),利用乡村文化合作社平台,开展四季村晚、乡村春晚、才艺大比拼等文化活动,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技能。组织开展寻找村宝,扶植网红主播(wǎnghóngzhǔbō),利用官方网站、社交媒体等,推荐文化产品,助力乡村振兴。
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并行 守护文化根脉(gēnmài)瑰宝
示范区现有省级非遗代表性(dàibiǎoxìng)项目2个、市级36个、区级60个。近年来,通过完善非遗保护手册与方案,系统记录项目历史、技艺及(jí)传承现状,并开展深入调研(diàoyán)与资料收集,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坚实支撑。同时,示范区创新(chuàngxīn)推出“非遗+”融合(rónghé)模式,涵盖互联网、文创、社区、校园及节会等多(duō)领域,推动(tuīdòng)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。具体举措包括遴选窦氏正骨疗法等12个中医非遗代表性项目,在社区定期举办健康讲座;邀请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孔迎春开设网络微课程,线上传授剪纸技艺,增强公众对非遗的体验与认同(rèntóng);此外,还打造《银匠张》龙骨链(liàn)、《黄河泥塑》莲花(liánhuā)杯等文创产品,将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,激发了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对“国潮文化”的热爱,使非遗焕发新生。
盘活资源多元开发 释放(shìfàng)文旅产业市场活力
示范区立足活化(huóhuà)利用,整合商贸资源,构建(gòujiàn)文旅特色商圈。依托开封博物馆、规划展示馆、文化馆、图书馆、美术馆“五馆”资源,打造城市(chéngshì)文化名片,运用(yùnyòng)现代科技增设动态互动体验,多维展示八朝古都历史文脉。
重点培育万达广场(guǎngchǎng)、开元广场、小宋城、星光天地四大(sìdà)核心商圈,打造夜间旅游、购物餐饮、风情街区、节庆活动等文旅(wénlǚ)消费场景,完善(wánshàn)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全链条供给,打通旅游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其中(qízhōng),星光天地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,万达广场、汴梁小宋城跻身省级榜单。
以(yǐ)“城市更新(chéngshìgēngxīn)+遗址活化+文商旅融合(rónghé)”为主线,实施金明池片区活化工程,带动周边2万平方米商业升级,构建“便民服务+潮玩消费+文化体验”复合型商业矩阵,推动文化资源(zīyuán)活化利用,激发文旅消费动能。
此外,奇瑞·捷途汽车工厂入选2024年国家工业旅游(lǚyóu)示范基地培育名单,开创“工业+旅游”融合发展新(xīn)模式,为(wèi)区域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。
文化基础设施(jīchǔshèshī)迭代升级 夯实文旅发展根基
示范区(shìfànqū)不断强化基础文化设施建设(jiànshè),完善公共(gōnggòng)文化服务体系。文化站、社区(村)按照开封市基层(jīcéng)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,达标村(社区)86个,建成至善、开博、朝曦书房(shūfáng)、晖达、馨悦、尚实6座城市书房,总面积已达1800平方米,并为每个书房配置新书2000—3000册(cè),书房采用信息化、电子化管理模式,接入市图书馆系统(xìtǒng),与市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,为市民免费提供(tígōng)书刊阅览、自助办证、自助借还、数字资源阅读下载等服务项目。同时配备饮水机、急救箱、雨伞等便民服务设施,为居民提供更多舒适的(de)阅读空间,联动周边资源的村居书屋,成为示范区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里的重要一环,更大程度助力(zhùlì)建设书香汴梁。
文化产业融合提质增效 培育经济发展新(xīn)动能
示范区以国家文化(wénhuà)出口基地建设为核心,构建“一仓(yīcāng)一园一谷一中心+海外两中心”发展格局,紧抓“双(shuāng)循环”机遇,依托中国(河南)国际艺术品保税仓,落地博物馆知识产权(中原(zhōngyuán))服务中心、“国博数(guóbóshù)藏”数字藏品交易平台,打造艺术品进出口贸易全(quán)链条服务体系。同时,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·双创园(chuàngyuán),整合中部文化资源,形成中原文化特色产业集群,汇聚国内外(guónèiwài)优质文化企业及产品,积极参与迪拜“欢乐(huānlè)春节”大巡游(xúnyóu)、拉巴特国际书展、“一带一路”中原文化交流展、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、2025年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交流对接活动(匈牙利专场)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,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。
自2020年成立以来,该基地进出口(chūkǒu)贸易额累计达13亿元,今年1—4月实现文化(wénhuà)产品及服务(fúwù)进出口1.5亿元,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(zēngzhǎng)321%,其中出口额达1.49亿元,同比增长421%,服务贸易出口额达53万美元。此外,作为全省唯一的省会外地市版权(bǎnquán)工作站,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版权工作站深化版权保护实践,荣获“全省版权示范单位”称号,有效助力开封特色文化版权登记与确权,推动文化资源向(xiàng)产业资源转化,为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回望征途,开封市(kāifēngshì)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文化为脉、以创新为帆,将千年宋韵化作可感可触的(de)文旅盛宴,在古今交会处谱写融合篇章。展望前路,示范区将持续深耕历史(lìshǐ)文脉,以更开放的胸襟拥抱时代浪潮,借数字(shùzì)技术拓维文旅边界(biānjiè),让八朝古都的千年风华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,铸就文旅创新的示范标杆。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